欢迎访问 路政纪实网!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路政从业

龙冈条件好 “三色文化”佳

时间:2021-08-31 文章来源: 作者:

  从1921年到今天,每一面战旗,都传承着红色基因,写就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英雄史诗。2021年8月3日,CCTV 7国防军事频道首播《战旗-3》,专题回顾了《模范红十二团》的“龙冈战斗”。

  龙冈畲族乡是江西省八个、吉安市三个少数民族乡之一,地处赣中吉安市永丰县南部,位于永丰、兴国、宁都、青原四县区交界的山区中心地带,是一块具有“历史红、民俗蓝、生态绿”景点交相辉映的畲汉民族兄弟家园。

  这里红色底蕴浓厚,1930年岁尾,第一方面军(中央红军)在龙冈,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,并活捉其师长(中将)张辉瓒。毛泽东豪情满怀地写下了著名词篇《渔家傲·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》。万功山主战场、毛家坪集中缴械地、秤砣寨战斗遗址、富家车毛泽东旧居、张家车苏区中央局旧址,以及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纪念馆、革命烈士纪念碑、亭等,构成了特色鲜明、直观生动的红色旅游景观群。

  这里蓝色风情浓烈,千百年来,龙冈畲民保留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情,畲族山歌,热情似火;畲族婚庆,“状况”不断;禾杠舞,省级“非遗”畲族刺绣手工艺品,农历三月初三畲族乌饭节等,唐汉习俗,古风犹存,为龙冈添上了一种神秘醉人的“蓝”色情调。

  这里绿色生态浓郁,高达82%的森林覆盖率,让龙冈畲族乡的山山水水分外迷人。

  历史红 龙冈人民条件好

  1930年,中央红军遭遇第一次大规模“围剿”,大敌当前,红军在江西小布召开誓师大会。毛泽东写了一副反映战略思想的对联: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,游击战里操胜算”;“大步进退,诱敌深入,集中兵力,各个击破,运动战中歼敌人”。

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采取“诱敌深入,待敌疲而歼灭之” 战略方针,在地势险要,交通闭塞,易守难攻,群峰雾锁,山深林密的永丰龙冈摆下设伏战场,乘张辉瓒师刚进占,孤军深入,立足未稳之际,便下达作战命令,于12月30日凌晨,在大雾弥漫天气中,发起居高临下的猛烈攻击,全歼国民党军第十八师(师部和两个旅)近一万人,并活捉其中将师长、总指挥张辉瓒。毛泽东喜闻龙冈战役大捷,一气呵成填写了“万木霜天红烂漫,天兵怒气冲霄汉。雾满龙冈千嶂暗,齐声唤,前头捉了张辉瓒。”

  在“雾满龙冈千嶂暗”的中央苏区主战场龙冈上,张辉瓒部“一人一马都没有逃掉”,中央红军以四万兵力,五天内接连打了三个胜仗,打败了国民党军十万“围剿”军,取得了第一次反大“围剿”的伟大胜利。当毛泽东目睹胜利了的红军将士在龙冈的重山叠岭之下,挥舞红旗,欢庆胜利时,悉闻敌人又将双倍兵力卷土重来,作第二次大“围剿”时,心潮起伏,英迈难平,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词的下半阕“二十万军重入赣,风烟滚滚来天。唤起工农千百万,同心干,不周山下红旗乱。”

  苏区中央局在龙冈境内驻扎88天。永丰南部山区群众做了大量的支援工作,组织了赤卫队、少先队、担架队、慰问队一万多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,协助红军袭扰白军和抓俘虏。特别是坚持空室清野,龙冈苏区人民做到:把柴米油盐锅刀一切用具通通搬走藏起来,让进入苏区的国民党官兵得不到粮食,找不到向导,好比瞎子聋子,乱摸乱闯,随时有挨打的可能。龙冈赤卫队、少先队在奋勇拼搏中,光荣牺牲了300多人。毛泽东后来谈到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时,其中有一条就称赞“龙冈人民条件好!

  龙冈大捷开创了十个历史性的第一次,战果辉煌,影响深远,因此被光荣地载入中国现代革命的史册。境内红色遗址众多,龙冈革命烈士纪念碑、毛泽东旧居、万功山红旗碑、毛家坪集中缴械地、苏区中央局遗址等红军战斗遗址,红色主题广场、反第一次大“围剿”陈列馆等,成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井冈山干部学院教育实践教学点。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,今年5月又有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摄制组人员,走进永丰龙冈万功山拍摄活捉张辉瓒的实景纪录片。

  民俗蓝 畲汉团结一家亲

 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,古称畲民,畲为刀耕火种之意,他们在大山中迁徙,依山而居,开荒垦地、采猎营林为主,自称“山哈”,即山里住的客人。

  龙冈是畲族同胞聚集地,全乡共有畲族人口901户4300余人,分居在十个行政村,以羊石、胜丰、表湖三个畲族村居多,并以雷、蓝(兰)两个姓氏为主。依山而居龙冈畲族人,酷爱蓝天,以传统服饰的蓝色为基调,融合客家和当地其它文化种源,形成浓厚的“蓝色民俗”。 在这里,有一层一层的肉要撕烂捣碎放凉了再吃,已载入《中国营养食品大全》的传统名菜宸肉;在这里,有豆腐鸡鸭要放置发霉了再吃,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霉豆腐霉鸭;在这里,有乌米饭、煎薯包,蒸笋包、凤堂鸡、茄子擂辣子、山哈酒等畲族特色美食。

  畲族有着自己的图腾信仰,视狗为神明和朋友,始祖为盘瓠王,世代传唱《高皇歌》。畲民有自己的语言,属汉藏语系,但没有自己的文字,龙冈的畲族以本地口音和客家方言为主,并与客家话稍有差别,有些词语则完全不同。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山歌是畲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曾有“三日不吃饭可以,一日不唱歌不行”的说法,舞蹈有禾杠舞、木马舞、打狮、唱敬(一种宗教仪式)等等。

  李调元《南越笔记》中便曾有记载:“女初嫁,垂一绣袋。”已经传承千年的民间工艺龙冈畲乡刺绣,是从古老的绣香袋发展而来的刺绣工艺,是浸润在畲族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一朵奇葩。省级“非遗”畲族刺绣传承人雷彩英刺绣作品《帐帘镜包》《帐钩荷包》等,参加鄱阳湖国际博览会展,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欣赏,好评如潮。欲欣赏到更多畲族独特刺绣工艺品和民俗实物,不妨走进龙冈畲族团结展览馆,细品。

  龙冈畲族乡在2015年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二届畲族文化艺术节。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畲族“三月三”乌饭节活动。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《乡土》栏目摄制组曾经走进永丰,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采访与拍摄,顺利完成两期《乡土》节目拍摄。其中,在龙冈畲族乡拍摄的以畲族婚礼为主题,全长30分钟的《状况不断的婚礼》,在央视七套乡土栏目播映后,进一步促进了畲族文化传承发展。

  龙冈畲汉群众一家亲,为何能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、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,荣获全省“环境优美优秀乡镇”,江西省生态旅游前50强乡镇等荣誉称号?值得人去一探究竟。

  生态绿 乡村旅游好去处

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龙冈畲族乡风光旖旎,山地面积19万亩,其中油茶山面积9万亩,毛竹林面积1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82%。美丽的孤江穿境而过,孤江水蜿蜒奔流着,犹如一根翡翠裙带飘飞在群山村落间,河两岸树木重绿叠翠、葱葱郁郁、飞鸟翔空、栖禽和鸣……

  龙冈畲族乡按照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的标准,围绕红色历史、蓝色民俗和绿色生态等“三色文化”,致力于把龙冈建设成“中国最美的畲族乡”。把全乡当作景区来规划,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,把农户当作小品来改造。

  近年来,在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支持下,大手笔实施改造“龙(冈)上(固)君(埠)”区域红色旅游公路近100公里,重点解决了少数民族聚居地通路架桥,新修水泥公路160多公里,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水泥公路的目标;在孤江上架设水泥大桥10座,小桥30座。打通了“断头路”,疏通了“肠梗阻”。 通路通桥,一通百通,龙冈畲族乡的畲汉群众走上了“致富路”“幸福桥”。 新建水陂10座,修复河墈400多米,渡槽水渠近2公里,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舒适。完成王家城等8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达标建设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,重点扶持“农家乐”特色村的公共厕所、垃圾处理场、停车场、农产品展示展销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,主动融入大井冈旅游圈。

  如今,龙冈古建筑金牛书院、罗家大屋得到修葺保护,王家城新村、石榴花新村、下樟畲族新村、民俗新村等一批特色村寨镶嵌在山寨河畔,增添了畲乡旅游发展的强劲的新动力。新增了龙冈客栈、畲乡特色小吃店、华丽家庭农庄等一批个体工商业和农家乐,有效提升了旅游发展的承载能力,延伸了旅游发展产业链。

  美丽的孤江,流淌着红色基因,荡漾着蓝色风情,吟唱着绿色旋律。“青山起舞,孤江欢唱,畲乡风情,美在龙冈……”,伴随着美妙动听的畲乡民歌,畲族姑娘在孤江河畔跳起禾杠舞,舞姿翩跹,笑若清泉,喜迎四方来客。(曹孝平)

  

本网概况| 联系我们| 会员服务| 网站地图| 免责声明| 交通项目简介| 本网招聘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路政纪实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路政纪实网 js.luz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京ICP备18048523号-3

联系电话:010-56019687、010-53385910,监督电话:15611852065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

邮箱:jiaotongfzdyzx@163.com    客服QQ:2569439875 通联QQ:3072982632